上游漲聲一片,太陽能展開漲價循環
多晶矽材料出現缺料潮,再加上全球的多晶矽生產已集中在中國,供給受限,整體多晶矽價格今年以來漲勢再起,而中游矽晶圓、電池的產能都已超過多晶矽可供應,太陽能因供需缺口,漲價風由上游啟動漫延到中下游,愈上游的材料供應商愈能轉嫁,國內的模組業者也將進入第二季大型電站的拉貨潮,因應材料大漲,廠商也開始重啟與電站業者的議價,擬提高售價以反應成本。
目前太陽能產業鏈的供給瓶頸在最上游的多晶矽,據估計,目前全球多晶矽產能約可有 150GW 的水準,但今年全球太陽能裝置量估計可達 150-170GW,而下游矽晶圓、電池的全球產能都比多晶矽可供給的產能為大,造成供需上的不匹配。
而造成此波多晶矽的供給吃緊,除了疫情後中國電站也積極安裝電站之外,近幾年來,歐美多晶矽退出者眾,過去老牌的多晶矽大廠因產業狀況不佳而退出或減產,包括德國 Wacker、南韓 OCI、美國 Hemlock,所以整體多晶矽的生產量由過去高檔年產能可達 65 萬噸退到目前約 45 萬噸的水準。
而在價格的部分,目前多晶矽均價在 12-13 美元/公斤,相對於去年底約在 9 美元的水準,多晶矽價格已有相當大的漲幅,且今年看來多晶矽的供需恐怕都難以平衡,且因多晶矽的擴產費時較長,要待明年,多晶矽大廠會有較大的產能開出。
目前中國多晶矽的製造廠商包括協鑫、通威以及大全新能源等,目前也都有擴產的計劃;至於在矽晶圓部分,則以單晶矽晶圓為主流,但市場相當寡占,以中國的中環、隆基為雙霸主,因為供給者少,所以矽晶圓廠大多也都能反應成本進行漲價。
至於目前國內業者都轉型為模組以及電站廠商,包括聯合再生、茂迪、中美晶、元晶、安集、太極等,在台灣支持太陽能政策下,國內供需平衡,且今年國內大型電站的安裝量可望較去年有較大的成長,去年新增安裝量為 1.5GW,今年估可達 2GW,主要是去年有一些大型案場遞延到今年併網,且第二季即將面對大型案場拉貨潮,模組廠也擬積極重啟議價,反應自上游多晶矽段開始原材料的上漲。